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院动态>>正文

浅谈“红楼梦中人”—林黛玉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年11月03日 11:50 


     老早的时候就看过电视版的《红楼梦》,可是因为当时年纪小,也没看出什么门道,只记得很多人围着一个富贵的老太婆不是吃酒就是赏花,还有一位弱不禁风的小姐整日哭哭啼啼,觉得没什么好看的,那劲头远不如看《西游计》。第一次真正接触《红楼梦》还是在高二的语文课本上,讲的是“宝玉挨打”和“林黛玉进贾府”,在老师的极力推荐下,我们全班都读起了《红楼梦》,就是从那时起,我对“红楼”的迷恋便一发不可收拾。进了安师,每每有空闲时间便一头扎进图书馆,不亦乐乎地遨游在红楼中,欲罢不能。渐渐地对红楼梦中人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开始慢慢懂得颦儿“孤高自诩,目下无尘”背后的无奈,渐渐了解宝玉“富贵闲人”中隐藏的叛逆,渐渐明白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的世故冷漠,为金钏的投井身亡撒一掬同情之泪,为晴雯的反抗拍案叫好,为袭人的紧小甚微幽幽叹息...
     《红楼梦》中人我最喜欢的是林黛玉,说起黛玉不免要提到大观园中的另一位女性-薛宝钗。有的书上说黛玉和宝钗命名有一定的寓意,大概是这样说的:黛玉者,天然的一块未经雕琢的墨玉也。青黑颜色的玉极为罕见,所以就不同流俗,不同凡响,被世俗之人视为异物怪类也就再所难免了。名如其人,因而黛玉天真率直,不谙人情世故,任性而为,确实一块天然未凿世所罕有只玉。再者,黛诗冷色,这也极富合林黛玉不幸的遭遇,忧郁的性格,冷嘲的语言,不同流俗的行止。黛玉之“黛”与薛宝钗之“钗”,结为妇女化妆之物,不同的是,钗为头饰,玉为眉饰,头饰显示的事荣华富贵,是愈贵重愈好,追求的是外在美;眉饰追求的是天然之美韵,使对自然的美化,是愈自然愈真是愈好,这与钗黛二人的人生价值取向是十分吻合的。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喜黛玉强于宝钗的。我喜欢黛玉的“率真灵秀”,喜欢她“悲哀的秀美',所谓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黛玉正是因为如此,书中写她孤高傲世,不落世俗,容易被人说成是痴狂。诗是黛玉诗社夺魁所仗,但更是她的生命所系、灵魂所归,是黛玉水晶般的心灵和诗意般灵魂的凸现。
     很多人都不喜欢黛玉的说话尖酸刻薄,得理不饶人,爱使小性儿,然而还应看到,她的小心眼背后有坦诚。林黛玉在没有与贾宝玉定情之前,她对两个情敌——薛宝钗、史湘云有些“小性儿”“见一个打趣一个”,有时简直到了不太近情理的地步。如薛宝钗生病,贾宝玉去看她,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这样带刺的话,使薛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然而真率的林黛玉,在她几乎毫无遮掩地表露着自己的缺点的同时,也在向人们敞开了她那纯真无邪的心扉。在她眼中心中,容不得微尘,也不记得微嫌。当她对某人某事有看法时,可以锋芒毕露地直陈己见,但这只是就事论事,论过陈过之后也就丢在了一边。正是凭这种待人以诚的直率,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没有将“行动爱恼人”的林妹妹当外人。如果什么时候缺了她,大家也同样感到空虚与寂寞。她毕竟有一颗晶亮的灵魂。小性儿,尖酸刻薄,只不过是美玉上的小瑕微疵罢了。
    黛玉身上,有着太多的敏感和自尊。她的气量显得是如此的狭小。但这一切,总是由于在她的内心深处,有一个解不开的隐痛,这就是她的依人为活的命运。 她不安于这种命运,但又无法摆脱这种命运。这种矛盾,经常扭曲着她的感情和心理,于是她的心境就永远得不到平静,并且招惹着许多看来是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而为这种悲剧命运又在她和宝玉得爱恋中完完全全的展露出来,她和宝玉的爱是建立在互相理解,抛开仕途经济的纯粹的爱,就像黛玉说的,她爱宝玉是出于她的心。然而这段感情并没有为她带来光明和幸福,相反却是渗透着泪水和不安的猜忌。“金玉良言”像一个定时炸弹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她,薛宝钗有辉煌的家世,又有母亲做主,而黛玉却无依无靠,处境尴尬,在以王夫人为首的封建势力下,她对宝玉的爱无从表达,既不能坦诚陈露,又没有亲人为她说合,所以黛玉怎能不提心吊胆自悲自怜,这种 心境完完全全的体现在宝黛诉肺腑一章中,是这样说的:“不想刚走来,正听湘云说经济一 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自不能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觉滚下泪来。”但是黛玉从未妥协,在焚稿段痴情一回中,黛玉以死向这个封建势力表示最后的反抗。
    这就是曹老先生用饱蘸深情的笔为我们描写的大观园中最钟灵毓秀的儿女,她像是一本书,让人很想一下子翻到最后看清她的结局,却有怕失了那份翻阅过程中的感觉,只想细细的品味她的美,她像一杯热茶上袅袅升起的雾气,纯然灵气...

上一条:郭素玲老师被评为2008年度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对象

下一条:乔迁的思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