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那年我是读着三毛的书度过那段时光的,她的书好像枯燥烦琐的生活中的一缕清新的香,让我爱不释手,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便渐渐沉迷于《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万水千山的流浪和妙趣横生的家居生活,沉迷于《背影》中三毛拾荒中琐碎的美丽,沉迷于<<闹学记>>中她那水一般的飘逸和洒脱和《梦里花落知多少》里三毛与荷西超越年龄和国籍的爱情人生......
喜欢三毛文笔的诙谐和机智。在“沙漠中的饭店”中,三毛促狭地把粉丝称作“雨”,还顺口对荷西吹牛道:“这个啊,是春天下的第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冻住了,山胞扎包好,背到山下来一束一束卖了换米酒喝,不容易买到哦!”接着三毛这样写下去:荷西还是呆呆的,研究性的看看我,又去看看盆内的“雨”,然后说:“你当我是白痴?”这一连串准确而又幽默的描写把个夫妻之情写得跃然纸上。在撒哈拉沙漠中,她用包装棺材的木板钉桌子,用旧车胎做坐垫,把汽水瓶漆上印地安人似的图案和色彩,把一个破旧的房子建成了“全沙漠最美丽的家”。这些趣事,是凡人的趣事,正如三毛所说:“有时向生活中另找乐趣,亦是不可缺少的努力和目标”。尽管生活是苦涩的,需要实际的应付,可是何妨苦中作乐,这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然而沙漠上的生活除了“落日将沙漠染成鲜血的红色,凄艳恐怖”,增加点诗意外,生活是严峻的。为了摆脱失业的阴影,荷西每天潜水工作十几小时,还要受到老板的喝骂,三毛唯有忍气吞声入厨做饭,还要被老板挑剔:为什么虾没有剥壳?这些辛酸没有屈服三毛的生活意志,她会用各种方法向奸诈的老板追讨欠薪,她会运用交通条例,拒绝不合理的“违例”罚款,三毛就像沙漠里的仙人掌,自然环境纵然恶劣,她却悠悠开着自己的小黄花。
喜欢三毛笔下色彩缤纷的异国情调,像“沙漠观浴记”、“死果”,像玛黛拉方村那巨大无比的肉串,而最有特色的要数巴西里与沙伊达这一对恋人的遭遇。在风云突变的时刻,西属非洲正酝酿着一场大风暴,沙哈拉威人要求西班牙人滚回去,而摩洛哥又在虎视眈眈。沙哈拉威游击队领袖巴西里的悲剧不仅在于他三面受敌,还在于他与妻子沙伊达之间的关系。他信奉回教,沙伊达却信奉天主教,这是被沙哈拉威人视作异端的。为怕西班牙人捕捉,沙伊达居于镇中,冒认其小叔子为爱人。坚贞相爱的巴西里与沙伊达最终以悲剧收场,巴西里死于自己人手上,沙伊达却被当作出卖巴西里的异教徒备受凌辱。异域的风雪交织着一对恋人的传奇,写出了三毛对沙哈拉威人的爱与哀悯。还有的人欣赏的是三毛本人,欣赏她那洒脱的性格、自然的风韵,更主要的是她那沛然的生命感:“她那种爽朗的性格,好像很柔弱,其实却很刚强。她把很多凄怆的际遇,都能写得生气勃发,洒脱浑厚。她不是不知忧愁伤感,但在生命里还有比伤感更强的东西。”
我曾经仔细从书中照片上研究三毛本人,她长得很普通,或曰不是那种人们认为的“漂亮”,但她神采很不一般,而她的书,写得随意至极,自由坦诚,以情动人,天然率真。她的任性,是一种缪斯最为钟爱喜欢的“天真烂漫”,她过于敏感,总是透过生命的表层去看内在的本质。三毛的故事是从快乐到痛苦的一段行走历程,永不停息。夹着自己的笔一路风尘仆仆走遍每个荒凉角落,满脸的沧桑,却一再执着并且不停地流浪。爱上三毛,爱上的是她不羁的灵魂,爱上她执着的爱情。有这样一份爱情,它没有太多的风花雪月,没有太多的海誓山盟,没有太多的时间厮守在一起。只是一个简单的承诺,他们就走到了一起。我爱上三毛,在很小的时候,我不懂,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她能在荒凉的沙漠里把困难的生活过的像童话一样美丽。她把罗马的天堂建在了满目苍夷的沙漠里。她使我也渴望去流浪,我期盼着有一天,能背起行囊,就这样,在沙漠里独自行走,寻找内心深处的
三毛,一个我所热爱和景仰的女子,一个万水千山、红尘滚滚的女子,一个压抑绝望而又健康不羁的女子,一个生活在现实而非艺术中、生活在平和而非革命中的女子,今天,我们纪念如斯。